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创业者 数据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梵蜜琳们”是如何割韭菜的?(2)

发布时间:2020-09-08 11:10 所属栏目:128 来源:燃财经
导读:营造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公司和代理上级会要求代理商们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家庭幸福、生活无忧,简单来说就是称为你的下线的榜样。其深层次动机不难推断:微商目标群体以家庭主妇为主,他们裹挟在家庭和职

营造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公司和代理上级会要求代理商们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家庭幸福、生活无忧,简单来说就是称为你的下线的榜样。其深层次动机不难推断:微商目标群体以家庭主妇为主,他们裹挟在家庭和职场焦虑中,希望在兼顾家庭同时有自己的事业,也希望通过购买行为完成内心情感寄托,希望自己也成为和微商营造的诱人人设。

微商和保险,都是“人际关系剥削型”的商业模式,上级也并不是指望代理商能卖出多少产品、拓展多少下线,只要你把亲戚朋友都“洗”一遍就行。毕竟碍于面子购买产品的亲朋好友,买过一次就不会再买了。

微商产品是智商税吗?

为什么市面上那么多产品选择这种模式来卖货?而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之买单?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表示,实际上这些微商品牌并不是通过从产品本身盈利,而是通过代理抽成,最终商品销量和产品本身的质量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这些套路跟以前的传销模式非常类似,不过,线下传销不但是违法,而且监管非常严格,一旦出现,监管部门就会从严处罚。但是网络上的微商,政府很难监管,微商模式才能大行其道。

“这些产品实际上并不是面向消费者,主要能通过高昂的代理费吸引下线,下线发展越多,盈利就越大,产品本身根本没有人重视。这种模式主要是抓住人的从众以及贪欲心理,通过发展下线就能赚钱,这让一些家庭主妇和侥幸心理的人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实际上,大部分类似营销模式的微商就是收智商税,只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王超说。

心理学教授诺华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解释,这类产品之所以能迅速串红,从心理学角度看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大规模广告投放之所以能够提升品牌知名度,主要是产生了纯粹曝光效应(mereexposureeffect),即高曝光率导致高熟悉性,越熟悉就越喜欢,最终表现在消费偏好上。类似的例子是,你可能并不喜欢“羊,羊,羊”“送礼就送脑白金“的广告,但在挑选这类产品时,会不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品牌。

第二,明星代言或赞助热门节目,利用了晕轮效应(haloeffect),也就是所谓“爱屋及乌”,人们会由于喜欢某个代言明星或节目而对产品品牌产生偏好;明星代言或赞助热门节目还包含了一种锚定效应(anchoringeffect),即产品和高大上的节目或身价不菲的明星联系在一起,人们也会认为这种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价值。

第三,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并不是全然理性的,尤其是面对不熟悉的新品牌时,很少有人会认真地探究产品的原料、成分、成本和关于效果的科学检测结果,更多地是依赖广告呈现的信息和个人推荐。这时候,制作精良的广告、高大上的包装、他人的个人见证就能起到很好的劝说效果。

第四,生活节奏、信息迭代的速度加快,让人们“去习惯化”的需求增强,希望不断获得新的刺激,所以“新款”、“新品牌”总能撩拨人们的神经。人们愿意尝鲜和试用,容易被“种草”,并愿意把使用体验与他人分享。

在诺华看来,这种产品及模式,不触及法律底线(如质量问题、虚假宣传、强买强卖、传销)等,采用任何营销方式进行推广都无可厚非。有这样的需求,就有市场,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也得到了允许。

“但无论如何,商家还是要讲究基本的诚信经营,品牌溢价要植根于消费者对品牌的长期信任,投机的做法不可能长久;另一方面,消费者还是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和信息的甄别能力,避免跟风、盲信,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应该尽可能让每一分钱都换回它应有的效用。”诺华表示。

在崔丽丽看来,这类产品的发展模式,在产品靠谱、宣传真实的情况下属于正常的营销玩法,但如果产品功效名不副实、虚假宣传,那就涉嫌商业欺骗,甚至是欺诈。同时,如果销售体系构建超过国家规定的3级分销的话,就涉嫌违法传销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费者愿意“相信”,那么就是“智商税”或者“割韭菜”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诺华为化名。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