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创业者 数据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中国光伏往事与新局 获技术者得天下

发布时间:2022-10-21 09:40 所属栏目:15 来源:互联网
导读: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创始人施正荣多次致电美国多晶硅制造龙头MEMC的CEO纳比尔加里布,软磨硬泡了两个月,终于说服对方按照当年的硅价,以80~100美元/公斤的价格,签下一个价值50~60亿美元、时效长达10年的硅片采购订单。 拿下订单后,施正荣心情大好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创始人施正荣多次致电美国多晶硅制造龙头MEMC的CEO纳比尔·加里布,软磨硬泡了两个月,终于说服对方按照当年的硅价,以80~100美元/公斤的价格,签下一个价值50~60亿美元、时效长达10年的硅片采购订单。
 
  拿下订单后,施正荣心情大好,他向媒体表示,“能和MEMC达成长期供应意向是一件大好事”,这能帮助尚德在未来3~10年的硅料紧缺潮中“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从而保证了尚德的发展速度”。
 
  当时,中国光伏正处在第一个黄金时代,海外市场爆发。一方面,中国光伏组件厂商顺势出海,获益巨大,施正荣借着时代红利荣登中国首富。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供应紧俏,价格飙升,缺乏议价能力的中国组件企业为保证生产,多数只能选择与海外厂商签订长期协议,提前锁定硅片价格,规避风险。
 
  盛极一时的施正荣没想到,仅两年后,金融危机便席卷全球,光伏需求骤减,硅片价格断崖式下跌,触底时每公斤售价仅16美元。原本使尚德占尽价格优势的长期协议,反而成为致命负担。他只能再次拨通越洋电话,与MEMC发起一场长达两年的谈判。经过拉锯,2011年,协议终止,但尚德的代价是赔付2.12亿美元的违约金。
 
  但繁荣的背后,危机潜行。因下游光伏需求大增,上游硅料开始供不应求,价格连年上涨。在2000-2006年这六年间,多晶硅的价格翻了11倍,从9美元/公斤涨到100美元/公斤。
 
  一面是市场需求高涨,一面是原料成本飙升,面对这一矛盾,中国光伏企业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第一批光伏淘金者的命运,因此走向了岔路。
 
  施正荣的解法基于两个关键判断:一,光伏行业的需求在未来十年会持续增长,产能必须跟上;二,多晶硅的价格10年内只升不降,签订长期协议是最好的风险规避办法之一。这才有了开头他与MEMC签下10年订单的场景,2007年,尚德又与美国HoKu签订了6.78亿美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
 
  彼时,中国光伏企业对上游缺乏议价能力,通过同海外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在保证原料供应的同时规避原料价格上涨风险,成了国内光伏企业的普遍选择。
 
  “拥硅者为王”,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光伏组件商们,也确实因为这一决策尝到了甜头。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