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数据 创业者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数字工业”这场大戏,谁站C位?

发布时间:2020-05-07 11:28 所属栏目:17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图片来自“123RF”,文章来源于:知识自动化,原标题《西门子、施耐德、罗克韦尔等巨头告诉你,为何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作者:林雪萍 无论是工业4.0,还是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都给人们带来一种万象更新的工业气派。大量的ICT厂商和物联网

“数字工业”这场大戏,谁站C位?

图片来自“123RF”,文章来源于:知识自动化,原标题《西门子、施耐德、罗克韦尔等巨头告诉你,为何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作者:林雪萍

无论是工业4.0,还是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都给人们带来一种万象更新的工业气派。大量的ICT厂商和物联网厂商的介入,加持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锐兵团,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市场一片热闹。这未免让人觉得,工业正在被ICT所裹挟。然而三四年下来,定睛细看,真正让工厂、车间发生数字化转型的主导力量,仍然是自动化厂商。

这也并不令人意外。他们在这个市场上,一直就决定了工厂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短交货期的运行法则。如果从第一台应用在通用汽车工厂的可编程控制PLC开始算起的话,自动化在工厂的霸主地位五十年来从未动摇过。

只是,在全球2000亿美元的自动化市场中,这些厂商早已面目全非。如果说数字工业是人们最期待发生的变化,那么这场大戏最具戏剧性效果的开局是:自动化厂商寻求变化在前,制造商则尾随其后。换言之,自动化厂商的大变脸,是一场数字化、智能化的前戏。

乏味的面孔

2019年10月份,美国《Control》杂志发布了2018年自动化领域的Top 50。这里你可以发现智能制造的源头是一个高度惊人的寡头市场。西门子、艾默生和ABB占据前三名(ABB官网宣称自己为工业自动化市场的第二),施耐德、罗克韦尔和三菱电机尾随其后。

在前十名中,美国占据四家,日本有三家,德国、瑞士和法国各有一家。但如果从Top 50的数量来看,德国毫无疑问是全球第一大自动化强国,有19家公司进入了Top 50,而西门子以137亿美元排名第一。第三是日本,有9家公司。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排名第二位的正是美国,有15家公司,超过30%,紧随德国其后。

当我们都认为德日是制造强国的时候,一定要知道美国也是自动化制造的超级强国,压过日本。

“数字工业”这场大戏,谁站C位?

来源:美国《Control》杂志

德美日这三个国家,则包办了全球Top 50的86%名额。而法国和英国则基本拿下剩余的全部。(中国自动化大黑马——汇川公司并没有被计算在内。汇川2018年销售额为58亿人民币,大概应能排名在第40名左右。这可能是由于汇川的国际市场知名度不足所造成的)。

“数字工业”这场大戏,谁站C位?

来源:美国《Control》杂志

这家自动化领域的权威媒体,每年都会评出全球自动化厂商Top 50。但排名变化不大。自动化三强纹丝不变:德国、美国和日本。虽然自动化市场历经重大技术变革,但想看热闹的人总会失望。

自动化领域没有冷门故事。领先供应商的主导地位,始终稳如磐石。西门子、ABB、艾默生、施耐德电气、霍尼韦尔、罗克韦尔自动化和横河等传统大型供应商继续在自动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稳如泰山,甚至连动摇的迹象都没有。

IT野蛮人专挖自动化的墙角

从2018年8月开始,互联网巨头的软件胃口,侵入了老牌工业厂商的地盘。工业自动化被IT厂商染指了,更具雄心壮志的软件大鳄已经踹破了工厂的大门,蜂拥而至。

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和微软(Microsoft)均已宣布打算向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流程行业提供数据存储和相关服务。

如果微软的Windows界面早已在工业领域深耕多少年而没引人察觉的话,那么谷歌、亚马逊所代表的力量则是“善者不来”。

亚马逊云服务公司AWS将要为石油和天然气专业领域提供服务了,他们最好的员工来自哪里?你能猜到的,他们最青睐GE、施耐德AVEVA和艾默生的资深员工。微软和谷歌也喜欢在自动化生态系统招募员工。

当然,石油和天然气只是个开始。化工、制药、公用事业和其他制造业,并无什么特殊的屏障。

一股寒意,应该已在自动化厂商背后升腾。

然而,破门而入的野蛮人对硬件毫无眷恋,自动化供应商的硬件业务从控制阀、马达,到传感器、分布式控制系统等,或者制造执行系统MES,都不太是他们篮子里的菜。他们只想扒拉篮子里面的肉,他们想要的是制造数据和数据服务。最可怕的是,他们想把所有数据连接起来,因为只有这样价值才会最大化。

不错,传统自动化厂商的客户数据,从来都是封闭的花园:不同供应商,虽然在现场上设备相伴为邻,但数据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企业自行构建的人为沟壑,创造了各自的财富。然而,这种基于“隔离自动化”的业务实践,正面临被IT野蛮人围攻的局面。

不过,野蛮人也不是能处处得逞。

天上驾得好云彩,地下处处落凤坡。数据中台——就是阿里云们捣鼓出来的一把万能扳手,它希望拧开每一个机器的数据螺母。然而扳手设计得虽好,但却很容易折裂在自动化厂商的金刚罩下。

陷阱有的是,这些与机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自动化厂商,可以用新的方式,同样找到数据的价值。

霍尼韦尔在最近两年,推出了一款名为Experion LCN(Local Control Network)的产品,就是为了修补它早在1996年推出最经典的全厂控制一体化系统TPS。

如果再考虑之前二十年的TDC系统,这简直就是一场跨度四十年的修补和连接。

真是一场时空大穿越。

ELCN将仿真和可视化结合起来,取代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使用的本地控制网络(LCN)。ELCN可以让原有的应用软件和管理接口,使用最新的网络,甚至可以做成本地部署的云平台。它与霍尼韦尔的控制系统PKS和工业互联网是无缝集成的。在大型终端用户看来,ELCN“重置了旧系统中那过时的里程表”。

换句话说,几十年前的老用户现在可以选择使用更现代化的硬件,同时维护他们已有的配置和管理软件,尽管这些软件已经非常老了。

ELCN是“软件激活旧硬件”的经典,看上去是一个过渡方案,但它提供了可视化,而且减少了同轴连接从而节省了空间。这种保守的自动化派头,恐怕不是IT厂家所喜欢的。但大型化工用户还是能够容忍这样的速度。

IT这么喜欢工业,这么喜欢挖自动化员工的墙角。对自动化厂商而言,这是一股恼人的冷风。

从机电一体化到“机电软体化”

无论激进者有多么不情愿,我们仍然需要看到,全球自动化供应商能力决定了智能制造的水平。

智能制造是建立在自动化的基石之上。

数字化中最引人注意的两大要素:一个是泛滥成灾的数据,一个是知识容器的软件。这两者,一开始经历过IT冲击的恐慌,现在逐渐成为自动化厂商的宠爱。

工厂里面的数据地盘,几十年来一直由自动化供应商所主导。他们提供的各种硬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以及软件程序都在默默地产生着大量的数据,其中仅有极小一部分数据进入了价值萃取的通道。

而大数据分析有望改变这一规则。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