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数据 创业者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智慧医院的前世今生(上篇)

发布时间:2020-06-01 12:30 所属栏目:17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起源——医疗信息化系统的诞生 故事的开头要从医疗信息化开始讲起。 19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内诞生了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雏形。1978年,南京军区总医院作为首家引进国产DJS-130小型机,在药品管理等方面开始应用探索,这是国

起源——医疗信息化系统的诞生

故事的开头要从医疗信息化开始讲起。

19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内诞生了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雏形。1978年,南京军区总医院作为首家引进国产DJS-130小型机,在药品管理等方面开始应用探索,这是国内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最早尝试。

在初始阶段,系统的使用方式是单机单用户,整个科室的信息都储存在一台机器内,信息无法在个人以及部门之间传输。仅有少数大型综合医院和教学医院拥有信息化系统,其中一些医院开发了一些小型的软件,那时的信息化系统还只包含了一些管理模块,如工资软件、门诊收费、住院病人费用管理、药库管理等。

到了1980-1990这十年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部分医院开始建立小型局域网络,并自主开发出基于部门管理的小型网络管理系统,如住院管理、药房管理、门诊计价及收费发药系统等。

1990年开始,一些医院尝试开发适合自己的医院管理系统,注重对医疗信息、经济核算以及物资贯穿整个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已见雏形。

1995年,“军字一号”项目立项。这个在中国HIS发展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项目背后有一个起伏的故事。

当时,总后卫生部和惠普公司合作,委托301医院,历时一年半,开发出“军字一号”系统。“军字一号”系统就是HIS的最初版本。

系统上线后的推广工作有很多实施和维护的工作,而301医院和总后卫生部又没有资质进行产品推广,因业务问题301医院找了很多公司做“军字一号”的推广。而这些公司在进行系统推广的时候,做了很多定制化的调整,“军字一号”的版本开始混乱起来,标准版本再难延续下去。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是由于多家企业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不断探索,才使得“军字一号”被广泛使用,从而提升了行业的医疗信息化水平。卫生信息安全与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义曾说:“版本问题整体上利大于弊,催生和壮大了很多HIS公司,不然行业发展可能会晚上好几年,步履会更艰难。”

“军字一号”的上线在医疗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种下了一颗种子,静待着开花结果。

爆发——医疗信息化系统的黄金时代

从2000年2010年间,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功能逐渐完善、丰富,从最初的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房管理这些基础的子系统中,衍生出了十多个子系统。

2010年, HIS建设热潮兴起。到目前为止,HIS 系统渗透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三级医院基本达到 HIS 全覆盖,二级及以下也基本达到 80%覆盖,传统 HIS 系统处于升级换代的新周期。其中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的渗透率已高达80.4%,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病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的渗透率已超过70%。

智慧医院的前世今生(上篇)

与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同期发展的还有临床信息系统(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信息系统可以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

智慧医院的前世今生(上篇)

和医院管理系统类似,临床信息系统也包含很多子系统,如检验科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等。

其中,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0年2月,卫生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在积累了大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后,国内开始了对于电子病历建设的探索和推进。

在2010年,当时对电子病历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打印的病历文档,不属于本规范所称的电子病历。”这更像是一种“无纸化办公”的概念。对于串联哪些科室的信息,病历书写哪些内容,各个角色的身份识别等并没有做详细的阐述。

2017年2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的《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关于电子病历建设摸索经历了整整7年的时间。新印发的规范中,增加了对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定义,“电子病历系统是指医疗机构内部支持电子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访问和在线帮助,并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而提供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服务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定义中更加明确了建设医疗系统的核心目的。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目的和建设方向逐渐明晰。

2017年,国家机构开始增大颁布医疗信息化的相关政策的频率,并多次提到加强电子病历的建设。电子病历在医院端的渗透率逐年增高。截至2019年,电子病历渗透率已达到71.1%,在临床管理系统渗透率中稳居前三。

至此建设医疗信息化的核心目的已完全从最初的提升运营效率过渡到了提升医疗质量。多名业内从业者都表示:医疗的核心,永远是以人为本。

智慧医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演变——智慧医院的航行方向

2019年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在北京天坛医院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就记者提问的“智慧医院在2019年、在全国有哪些工作重点”进行了回答。

她指出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分别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和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智慧医疗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在电子病历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医护人员做初级医疗决策支持。2018年,在国务院发布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中,规定4级电子病历需“实现病人就医流程信息(包括用药、检查、检验、护理、治疗、手术等处理)在全院范围内安全共享”以及“实现药品配伍、相互作用自动审核,合理用药监测等功能”。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