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数据 创业者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个人隐私有望告别“裸奔时代”(3)

发布时间:2020-07-06 14:35 所属栏目:17 来源:站长网
导读:捣毁“窝点”不是重点,重点在法律上应明确如何处置违规开展数据活动的行为。同济大学区块链价值互联网创新应用实验室戴文浦表示,“高效且合规的模式,是以区块链贯通全产业链数据,基于整理有效数据集——信息,

捣毁“窝点”不是重点,重点在法律上应明确如何处置违规开展数据活动的行为。同济大学区块链价值互联网创新应用实验室戴文浦表示,“高效且合规的模式,是以区块链贯通全产业链数据,基于整理有效数据集——信息,然后建立信用体系,也就是基于数据信息信用的新型社会治理机制。”

“要想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公司的快速发展,就一定要推进数据的合规发展。”链兴资本创始人张明镜表示,随着国家新基建整体法案的推出,算力和数据作为未来核心生产力被纳入到国家战略的规划中,是未来基础技术赛道的基础。

张明镜提出,“隐私计算+区块链”是数据要素自由流通、价值交换最好的解决方案。“前者能解决隐私保护和交换问题,后者能解决价值流转和审计追溯问题,将二者结合起来,将为很多创业公司提供新的方向。”

在此次的法案中,也多次针对于涉及数据管理运作业务的企业机构进行提示。

例如,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开展数据活动的机构及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全流程,并定期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该条规则还特别提到,重要数据的处理者应当设立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

草案第二十七条则指出,当数据安全出现缺陷、漏洞等风险时,除了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还要及时告知用户,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

草案第二十九条强调,任何组织或个人对于数据的使用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合理地应用数据这项珍贵的资产,是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思维将数据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也要远离触犯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红线”。

在草案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将这条“红线”描绘得更醒目,难以撼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

2019年G20国家数字竞争力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在G20国家数字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居第二,尤其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相关指数排名位列G20国家首位。但数字治理与数字安全两项指数的排名却是十名开外。

个人隐私有望告别“裸奔时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已经连续两年提出加快制定《数据安全法》的提案,他表示,“数据垄断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公共数据的利用存在“不愿”、“不敢”和“不会”共享开放等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此外,国家数据主权未确立,中国在数据跨境流动中处于劣势这个问题也值得关注。

放眼国外可参考的历史经验,早在1974年,美国联邦就制定了《隐私法》,2015年通过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进一步规定了个人隐私、自由等私权利的保护;在此基础上,2018年,欧盟在《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首次明确了数据处理者也需要直接承担合规风险和义务。

郑杰分析,随着各国之间数据资源竞争愈发激烈,“长臂管辖”效应不断扩散,数据主权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中国如不确立数据主权,将在数据跨境转移以及国际数据竞争中面临劣势。

产品设计有一个天然的“不可能三角”:廉价、便捷、隐私。

要便宜免费、要保护隐私,这其中有天生矛盾。站在企业的角度,难免喊冤,毕竟消费者所感知到的是个人信息保护外侧的内容,而无论企业花费多少财力去打造数据防护的壁垒,仍然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此时矛头都会直接指向企业的防护措施不当、风控水平不佳上。

特别是对于囊中羞涩的中小企业,难以权衡在数据保护上的花费与成效,无奈之下只好抱着侥幸的心理钻监管的空子。

类似这样的隐性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IDC统计结果表明,全球数据容量从2018年的33ZB到2025年将超过175ZB。我们假设让一个人以25Mb/s的速度去下载这些数据,竟需要整整18亿年。如此庞大的数据体量中,既包含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也包含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企业数据和涉及到国家政府安全的机密数据。

多年来,我国的监管层始终像是辛勤的“消防员”,只能在每一次东窗事发后,再去力挽狂澜、起死回生,而实际上,能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才是更好的实践途径吗?

有法可依,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数据隐私,这个细思极恐的话题,能否在这一次真正进入“完结篇”,我们拭目以待。

致谢:

感谢链兴资本创始人张明镜,同济大学区块链价值互联网创新应用实验室戴文浦教授,基于本文所接受的采访。

参考文献:

《公安部专家谈大数据安全与政策法规》BDTC前瞻;

《数据安全是大数据行业立法重点》中国经济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网络安全“老三样”难以应对网络战》环球网;

《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趋向》法制网。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