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创业者 数据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说书人的新时代——互联网地摊学术时代(3)

发布时间:2019-11-30 07:34 所属栏目:128 来源:创事记
导读:我们今天看到的,是通过公路、铁路、航路、电力、网络并行推进所创造的人类历史,在一国国土面积之内,进行如此大范围的基建改造,史无前例。能够与之相较的,是美国的铁路时代,和罗斯福新政时期。这种改造的结果

我们今天看到的,是通过公路、铁路、航路、电力、网络并行推进所创造的人类历史,在一国国土面积之内,进行如此大范围的基建改造,史无前例。能够与之相较的,是美国的铁路时代,和罗斯福新政时期。这种改造的结果,是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不用再没有本土的就业选择,那里的产品不再是无法运出,那里的人口不必再只能沦为东部、南部先发地区的廉价劳动力。相应的,这些地区 " 落后的 " 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留存。代价是什么?是地方基建债务靠时间去消解,靠中央去平衡。会不会最终导致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来负担相当部分,一定会。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东部、南部在过往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 " 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这个共识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长期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人东进这三大资源投入基础之上的,东部和南部从来不是脱离西部和北部而存在的。

十几年前,当中国的网络基建要突进到农村地区时,西方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因为从经济上看,短期很难获得足够回报,建设成本高、收益低。但如果没有当时的突进,今天不要讲农村地区,哪怕是三线四线的网络水平,都会十分落后。为什么美国政府第三次向华为颁发临时许可?因为美国大量农村地区、小市镇的网络都是由地方运营商经营,这些运营商收入非常低,只能承担华为提供的便宜设备,如果要替换,成本太高,美国联邦财政无法补贴地方,只能继续用华为的设备。可以想象,如果按照自由放任的理念,那些落后地区都不应该去投资,因为回报率十分低。如果过往四十年,中国的政府和国有企业是采纳这样的经济学观点,今天中国的三线以下,会是怎样一番面貌?公路、铁路、电力、网络一定需要通到这些地方吗?同样有 5000 年历史,1947 年建国的印度,每一个邦都是民选政府的印度,需要或者能够把基建搞到这种程度吗?你还指望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们能有任何一个 " 下沉市场 "?中国的精英们不应该只去看欧美日美好的大都市圈,应该去一去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哪怕只是去一去发达国家的小地方,去了解一个更真实的世界。

我读了一些 1950 年代以前的西方历史著作,比较关注那个时代西方对东方的看法。这些著作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讲东方时他们更多的篇幅是在讲日本,日本在西方人眼中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文明,而不是中华文明的边缘地带。对中国,是非常落后的描述,根本无法想象中国有一天有可能对全球产生今天这样的影响。这是有道理的。因为 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到 1950 年代,已经过了将近百年,日本是以东西方文明百年融合的姿态展现在西方人面前。今天中国仍然算不上发达,仍有不少低收入的贫困地区和人群,人均 GDP 和可支配收入并不高,但就整体而言,终于从清末变法一路挫折前行,走到了今天。

我们的学界和文化界,在落后时批判自己的过往,没有去提取自己的精髓;在已经发展起来之后,仍然不愿意深入解释这种发展的原因,还是习惯性的只会批判,或者仍然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自娱自乐。譬如我们的经济学界,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不是去提出更有张力的解释,而是热衷于将个别学者吹捧成诺奖候选人,这样的学界怎么不被抛弃?难道抛弃他们的仅仅是民众吗?中国的企业家,除了在经济学界定期集体 " 抵制国进民退 " 的口号中才会认同他们之外,真的会听从他们什么具体建议吗?且不说,为什么到了今天,中国经济学界仍然脱离不了所有制分析这个出发点,而这本来是新自由主义才最为关注的。我们质疑的不是某个具体的经济学观点,我们质疑的是为什么这些学者永远只有一个观点,为什么英美德法日的学者都会争论的问题,但在中国却只有长期的高度一致?

这就难怪今天有那么多互联网民科要去自行解释、传播观点。也难怪从普通民众到企业家和某些层级的官员们,都要热衷于从互联网学术中去获取科学文化历史知识。他们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但高高在上的学者们,总是不愿为他们供给这些精神食粮。

但是,互联网地摊学术终究不是这个国家的未来。真正的研究,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原始资料,去做长期细致的比较分析,要建立研究范式,要去不断的试错、证伪。

我经常看到朋友圈内由衷转发和认可一些互联网地摊学术作品,这些作品看起来有着宏大叙事和令人惊讶的知识储备,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各国历史不所不晓。从叙事手法上来讲,也非常吸引人。但它们的共性是,通篇没有一个引注。所以这些丰富的史实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淘宝购买的历史故事?我经常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都是读后感,没有什么新意,引用了许多一流学者的著作,他们是真正的原创。这个公众号上一些看起来很硬的文章,其实只有少部分内容是有真正的原创数据。我在文章中经常批评学界,因为我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研究,当然希望这批职业学者能够更加努力勤奋,他们的收入也来自我们缴纳的税金,这个国家不可能靠着一堆民科去推动学术进步。

今天互联网地摊学术的爱好者中,也有大量这个国家通俗意义上的精英,至少从学历、职业和收入来看,绝对堪得上 " 精英 " 二字。但就我所了解,发达国家的精英阶层,都不可能热衷于这类地摊学术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都是普罗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很显然,我们的知识供给出了严重问题。职业学者要么不屑于表达给大众(其实还有很多精英),要么提供的观点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迫使大众要从很低劣的互联网作品中去汲取对这个世界认识的养份。

另一个后果是,这些地摊学术作品往往充斥着民粹的情绪,把复杂的史实都归结为不同阵营的对立,归结为你吃掉我或者我吃掉你。我不只一次从金融精英们的嘴里听到," 这个世界今后就是比谁更烂 "。坦率的讲,我一直不知道这样的观点有什么意义。但很显然,我们的不少精英把这句话当作判断宏观的信条。按照这样的观点,当欧债危机时,欧洲更烂,所以中国更有机会;当美国民粹泛起,美国更烂,所以中国更有机会。但事实呢?作为外贸进口国的发达国家如果一直烂下去,那作为外贸出口国还能更好吗?当欧洲 " 烂下去 " 的时候,它真的敞开大门让你去买了吗?还是像美国一样收紧了自己高科技领域的外资并购条件呢?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