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创业者 数据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热点 > 正文

中国智媒者说:在捍卫人文的基础上拥抱智媒技术

发布时间:2021-03-30 17:43 所属栏目:6 来源:互联网
导读:3月2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新浪AI媒体研究院承办的媒体智能传播无限智媒发展论坛暨《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金兼斌,复旦大学计

3月2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新浪AI媒体研究院承办的“媒体智能传播无限”智媒发展论坛暨《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金兼斌,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CCF Fellow王晓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CAAI/CCF Fellow杜军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李兵受邀出席活动,共同探讨智媒时代下新技术与人文价值等相关话题。

中国智媒者说:在捍卫人文的基础上拥抱智媒技术
中国智媒者说:在捍卫人文的基础上拥抱智媒技术

智媒发展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深化人文价值逐渐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学界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对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传播的助推功不可没。先进的技术进入新闻生产领域以后,不仅带来了新闻发展的新模式、新样式,而且也给人文内容、人文精神的传播带来了新景色、新起色。

以下为“中国智媒者说”圆桌论坛“人工智能与媒体深度融合&智媒人文反思”嘉宾精彩观点碰撞:

赵子忠:过去一年,各位老师都做了哪些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或者研究成果?

金兼斌: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从前些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做关于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的项目。目前这个项目正面临着阶段性的结题,其中有不少内容与人工智能有着交叉和融合。

王晓阳:我本人做大数据分析相关的研究,和新浪也有过多次合作,在媒体传播领域分发、编辑等环节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工作。

杜军平:我的研究方向是社交媒体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处理关键技术,以及科技大数据关键理论技术等。大约6年前,我上报了一个国家自然基金的重点项目,关于社交网络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技术,也联合新浪开展了这项研究。目前,这个项目已经顺利结题,非常感谢新浪的大力支持。

李兵: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一直从事的方向是视频内容的理解和视频内容安全方面的研究。由于5G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内容安全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也可以称作2.0时代,近一年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在视频内容理解和安全方面做了更多深入的研究,我们和人民网一起提出了内容风控大脑的研究计划,目前仍在逐步地推进中;二是在智能算法方面,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神经科学启发的一些新AI算法方面的研究。另外,我们长期和新浪在内容理解、内容安全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与研发,部分技术已经在新浪智媒平台上落地应用。

赵子忠:金老师以前提到“人工智能时代是问题导向时代,新闻传播学正在加大与计算机专业、工学专业等技术性专业学院之间的合作,开展更为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已经是新闻传播的热点领域”,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目前科学传播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有哪些实践?您怎么看待人工智能赋能的伦理陷阱和对策问题?

金兼斌:人工智能在科学传播领域的应用,前面的嘉宾分享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人工智能播报机器人,以及新浪智媒平台推出的疫情地图等,充分说明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经嵌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在这些应用中,我认为核心的就两方面:数据和算法。比如数据,采集谁的数据,采集哪些数据,带有非常明显的伦理问题。我们容易忽视的是,如果只关注头部用户或者显示度高的社会用户的需求,那么有另外一些用户的需求就会被系统性忽略掉。在传播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算法,其实蕴含着大量的取舍。

我想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的实践应用,会涉及到众多“参数”。参数的设定,以及不同参数所赋予的权重及其组合函数,背后有很多的伦理关怀和伦理陷阱,这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倘若技术有偏向性,且没有适当的规制,后果将不可估量,所以,要防范人工智能成为社会两极分化的离心器。

赵子忠:王晓阳老师以前提过,“智能媒体的发展需要将媒体行业的生产逻辑、经验与人工智能进行深度结合,实现智能技术和社会层面的双重突破”。您觉得最近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方向有哪些?

王晓阳:从我个人来说,做了一辈子计算机,做了一辈子数据处理,近十来年看到技术在整个社会层面,尤其是新媒体方面的应用,非常令人振奋,技术终于面向了全体人民,非常不容易。

目前有一些发展趋势需要关注,数据处理方面,要关注大数据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到视频,如刚才新浪做的人工智能分享,从采集到剪辑,再到安全的审核和发布,全流程的每个环节中都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的文字处理已经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还有一个领域发展非常快,一般性的新闻编写。目前机器编写的流畅度已经可以和人类完全相比,技术对文字的编写以及对文字的理解,近5年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未来提升需要有新内容、方法出现。一个可喜进步就是视频,更贴近人的理解,尤其是短视频的传播方式,更贴近人的理解。

技术发展到现在,有两方面需要我们关注:一是,我们目前的传播,站在事实的角度去传播很容易,但如果把人的价值观以及社会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贯穿到整个采编过程,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该如何操作;二是,安全很重要,我们在运用新技术的时候,从伦理角度考虑关注隐私,还应警惕陷阱。

赵子忠:杜老师曾经提出,“5G技术背景下,智能媒体的发展从技术角度要实现终端、人机交互、开放平台、组织机构的四大突破”,您怎样看待人工智能运用到媒体领域?

杜军平:5G环境下,智能媒体主要有四大突破。第一点,终端。以往,终端的概念是移动终端等设备,我觉得现在的理解应该再拓宽一些,它可以是我们的公共环境空间、家庭空间、自驾车空间。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智能媒体的终端概念推给空间内的人群。第二点,人机交互,目前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智能音响就是非常典型的交互例子。现在还有VR、AR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以在文本、音频、视频的基础上增强关于媒体的理解,并推送给相关用户。第三点,开放的平台。智能媒体的内容生产、处理、加工、推送、评价,构成一个闭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接收目前各种已有的技术,比如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技术。现在新闻采集可以用无人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突破了到现场实地采访的传统新闻采集技术。第四点,组织机构。目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环境下整个智能媒体的全套流程,突破了过去已有的组织分工与协作,包括运营商、上下游企业、新闻从业人员,全部面临着重组、合并,以及知识的更新等,这是非常大的变革。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