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创业者 数据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5G时代高铁覆盖解决方案研究(3)

发布时间:2020-12-18 17:35 所属栏目:17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NR下行可以和LTE现网1:1共站,通过上下行解耦、DC双连接提升上行覆盖:从链路预算及速率满足情况来看,5G高铁覆盖主要表现为上行受限,小区边缘速率超过50Mbps,可以实现和4G现网站点1:1共站。从上行边缘速率情况来

NR下行可以和LTE现网1:1共站,通过上下行解耦、DC双连接提升上行覆盖:从链路预算及速率满足情况来看,5G高铁覆盖主要表现为上行受限,小区边缘速率超过50Mbps,可以实现和4G现网站点1:1共站。从上行边缘速率情况来看,5G相对LTE FDD存在上行覆盖受限,需要上下行解耦或DC双连接提升上行覆盖,解耦后上行速率提升明显。小区实际覆盖半径可根据具体站点规划情况确定,在1:1基础上,进行个别站点补充满足规划目标。

图2给出了边缘吞吐率与小区半径的关系示意。

image.png

图2 边缘吞吐率与小区半径的关系

3.3 切换区域设计

由于5G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系统可靠性为99.999%,端到端时延<1ms,在列车时速达350 km/h,双向切换区域范围较大。终端用户在小区频繁切换,切换时带来的吞吐率体验下降明显,甚至掉话增加,因此,减少小区间切换是提升高铁用户体验感知的关键。

5G系统需要的切换重叠区域测算如图3所示,A过渡区为信号到满足切换电平迟滞(~2dB)需要的距离,并且考虑防止信号波动需重新测量而影响切换的距离余量。B切换区域:时延1为终端测量上报周期+切换时间迟滞,时延2为切换执行时延,包括信令面及数据面执行时延。

image.png

图3 切换重叠区域测算示意

合理的重叠覆盖区域规划是实现业务连续的基础,重叠覆盖区域过小会导致切换失败,过大会导致干扰增加,影响用户业务感知,实际规划中,根据网络参数配置及时延要求评估,进行合理的切换区域设计。考虑单次切换时,重叠距离= 2* (电平迟滞对应距离+切换触发时间对应距离+切换执行距离)。

以常用配置(切换测量及判决160ms、切换执行20ms)为例,不同列车速度对应的重叠距离需求如表5所示,5G网络的小区间重叠覆盖距离150m,可以满足小区间切换重叠覆盖区要求。

表5 不同列车速度对应的重叠距离需求

image.png

小区合并应用建议:根据4G网络经验,综合考虑大网用户的容量和性能,合理选择RRU共小区方案,是减少频繁切换、提高用户感知的有效方案。5G网络中也需要继续采用RRU合并解决切换问题,5G采用hypercell(相同逻辑小区)技术小区合并后,广播信道共小区,形成一个逻辑小区,其业务信道TRP可独立调度,容量无损,有效保障用户感知。

Hyper Cell:基站侧基于上行信号判断切换,用户在同一个逻辑小区内移动时不感知TRP变更。

3.4 高铁线路覆盖方案

线路站址规划:高铁线路覆盖站址建议以“之”字形布站,以最大限度保证列车两边座位都有比较好的覆盖,尤其是在列车会车的时候能保证车内通信质量最佳。

站轨距:据无线信号传播特点,信号入射角越小,穿损越大,通常建议入射角大于10度,考虑到天线水平波瓣在90度方向增益约为0dBi,为保证不出现塔下黑,根据链路预算,建议站点离铁轨距离不超过200m。

站高:站高设计需保证信号直射径能从列车玻璃穿透,减少信号从车顶穿透几率,天线相对铁轨高度在20~45m为宜;方位角:不同入射角对应的穿透损耗不同,入射角越小,穿透损耗大。实际测试表明,当入射角小于10°以后,穿透损耗增加的斜率变大,因此方位角设置中应保证天线与铁路夹角大于10°;下倾角:5G高铁场景天线下倾设置原则, 天线垂直波束最大增益方向指向边缘。

入射角与基站离铁轨的距离关系示意如图4所示。

image.png

图4 入射角与基站离铁轨的距离关系示意

建议相对站高在20~45m,站点离铁轨距离在35~120m,保证列车两边座位都有比较好的覆盖。

高铁线路覆盖设备选型建议:高铁场景中2T/4T无法满足一般站间距规划,8T可满足500~650m站间距覆盖,32T/64T可满足相对较大覆盖距离(见表6)。32T/64T理论上覆盖好于8T,容量高于8T,但小区合并、波束赋形算法难度更大、要求高,需要根据高铁线路场景及业务情况,并综合考虑成本、技术成熟度,确定建设方案,从目前厂家设备情况来看,8T方案的成熟度最高。

表6 不同类型设备覆盖对比

image.png

3.5 高铁隧道覆盖方案

高铁隧道由于隧道空间狭小,列车速度快,生产风压及安全性考虑导致无法采用常规天线覆盖,建议隧道内采用泄露电缆进行覆盖(见图5),两侧洞口采用定向天线朝外延伸,增大室外宏站与隧道区域的重叠覆盖带区域,保证切换的顺利完成。

image.png

图5 高铁隧道覆盖示意

表7给出了覆盖方案的对比。

表7 覆盖方案对比

image.png

漏缆及POI情况分析及建议:存量13/8漏缆规格无法支持3.5 GHz,最大截止频率为2.9GHz,无法满足5G演进,采用5/4漏缆可支持3.5GHz,优选2T2R漏缆方案。3.5GHz漏缆的2种部署方案,建议采用漏缆替换方案。

a) 800M~3.6G全带漏缆替换存量漏缆:无额外安装空间要求,对sub3G KPI存在恶化风险。

b) 新增3.5G only窄带漏缆:指标更好,不影响sub3G KPI,但有额外安装空间要求,安装位置导致穿损更大。

存量POI无法支持3.5GHz,也只支持2.6GHz频段60MHz,NR3.5GHz需新增或替换POI,建议隧道组网使用POI+漏缆,3家运营商共建共享,降低建设难度及成本。

3.6 高铁站厅覆盖方案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