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创业者 数据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凶猛动物——王朔的火焰与海水(2)

发布时间:2018-05-12 18:09 所属栏目:50 来源:虎嗅网
导读:在张元的电影《看上去很美》中,幼儿园也是一种监狱,是集体主义对于个人主义的压制,体制对个体的规训与惩罚。其中有一幕,当老师们抓到和陈南燕睡在一起的方枪枪,开始围着他哄笑,在这萦绕着的笑声中心的方枪枪

在张元的电影《看上去很美》中,幼儿园也是一种监狱,是集体主义对于个人主义的压制,体制对个体的规训与惩罚。其中有一幕,当老师们抓到和陈南燕睡在一起的方枪枪,开始围着他哄笑,在这萦绕着的笑声中心的方枪枪,一脸无辜与茫然,他也跟着笑,开始还笑得童稚纯真,后来,这笑容渐渐变得无所适从,无奈到让人怜惜,甚至一度要成为哭泣。

在小说中,王朔描写了方枪枪,或者是说小时候的他自己,对于黑暗侵蚀而来的感受:

“夜晚不是光线的消失,而是大量有质量的黑颜色的入侵,如同墨汁灌进瓶子。这些黑颜色有穿墙的本领,尤其能够轻易穿透薄薄的玻璃。完整平均的黑暗使我瘫软,连翻身的力气也没有。明知同室还睡着那么多人也不能给我丝毫安慰,四周此起彼伏的鼾声、磨牙声、梦话声更突出了我的孤立。本该大家一起害怕的东西全要我一个人面对。”

这种黑暗的经验,如梦魇般,不仅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他认为老师是妖怪,要吃掉他和他的朋友们。他拉着陈南燕的手,试图逃出这监禁,可是外面是个医院,他无处可遁形。老师教训他,唬他最终也要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他害怕。成人世界的运转逻辑始终包围着他,到最后他被集体孤立。谁说孩子就没有孤独?这大概就是王朔压抑的童年期的真实写照。

想到王朔的时候,我不会想到他的嬉笑怒骂,他的争议和孤傲,他喋喋不休的胡侃,反而一张深沉且悒郁的面孔会浮现出来。他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他在《致女儿书》中,对于自己的家庭的记录,总是诸多和父母的争吵,大吼。有些话看了让人唏嘘: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我是你爸爸》中的很多桥段,似乎都来自他自己的感受,这在《致女儿书》中证实了。王朔抱怨父亲脾气差,对于孩子交友的干扰太多,对他的朋友很不客气,还会教训他们,这让他觉得父亲很失态。他怕他的父亲,这个父权的形象让他望而生畏。而母亲并未填补这种失落,她专制,在家独大,不知尊重与理解孩子。

中国式家庭的感情,大抵就是这样隐晦与深沉,每个人都如同难以摆脱身上毕露的刺的豪猪。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开诚布公地相互坦露过自己的真实内心,可能没有,所以在《我是你爸爸》,王朔用文字弥补了这一缺憾。小说的最后父亲和儿子最终互相谅解,而现实中,王朔的父亲早早离世,他在父亲去世后曾给自己定了个要求,不要再和母亲吵架。但很遗憾,他没有做到。

在博客年代,洪晃谈到王朔和徐静蕾的关系时说:“小时候多少是被自己的母亲惯坏了,为所欲为,所以需要一个女人为了他赴汤蹈火,象自己的母亲一样呵护。”这话说的十分刻薄,可是有一点她说的对,王朔是没有长大的。

他内心始终还是那个叫方枪枪的小男孩。他自小缺失的部分,在往后被他用暴戾补上了。


王朔的青春时期,被他花了不少笔墨记录在《动物凶猛》中。北京复兴路,方圆十数公里被他视为出身故乡,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无一本地人氏。与老北平号称文华鼎盛一时之绝的七百年传统毫无瓜葛,这一带被他称之为“大院文化割据地区”,他“自己是从那儿出身的,一身的习气莫不源于此”。到现在“一遇到事,那些东西就从骨子里往外冒”。

这些东西是什么?大概就是一种属于年轻人不计后果的莽撞与直率。


姜文把《动物凶猛》改编成了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除却时代的印记,每一代人的青春几乎都是这么相似。我还喜欢叶京根据王朔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改编成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青春在王朔的笔下大抵就是挥霍不完的热情,被压抑的欲望,无处发泄的能量,晒得黝黑的面孔,豆大的汗珠吧嗒吧嗒落下,炽热焦灼,又无处安放。


八九十年代的北京太酷了。电影《顽主》,三个主角选得特好。张国立、葛优、梁天,他们仨穿着衣冠不整的衬衫,就这么双手一插兜,百无聊赖地往那路口一站,那种八九十年代的味道就出现了。他们奚落着正经,嘲弄着一切他们视为权威的东西,满嘴跑火车,揪不出半句真话,逢人就开涮逗乐。王朔唯一一部导演的电影《我是你爸爸》中,胡同街口站着的,也尽是这些叼着烟流里流气打台球的青年。

王朔的小说给了我关于八九十年代的青春的想象,他笔下的青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沦入社会底层而不自知,肉烂嘴不烂,于话语中维持自大,像活在梦里,依然卓尔不群,俾睨众生。是爱装大个儿的,是流氓假仗义,也有点不甘寂寞。”这些人邪里邪气,不苶不傻,油腔滑调,蔑视着伪善,这是一个对经历过的假正经假大空时代的矫枉和反讽。譬如,他在《一点儿正经没有》中对于作家这个行当极尽冷嘲热讽:

“‘如果一个人两手攥空拳,无财无势无德无貌,他怎么才能一夜之间小家乍富平步青云摇身一变什么的。’

‘去偷去抢去倒腾国家嫁大款什么的。’

‘既没偷抢的胆儿又没做生意的手腕还阳痿。’

‘脸厚不厚?心黑不黑?’

‘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那就当作家,他这条件简直就是个天生的作家坯子。’”

在我印象中,王朔最凶猛的时候是在2007年。那会儿我还在读初中,老是能从报刊上看到他在骂人,把诸多地域的人贴标签式的骂了一通。当时心想,这孙子真是乖戾,所以到了很晚才看他的书。可是我现在回看那个时候的他,却有一种不自觉的同情。冯小刚和他闹掰,父亲死了,哥哥死了,梁左死了。对于死亡的恐惧在那时深深攫住了他。

他的这些暴戾,或许也是源于内心的坠落,对人间事的意兴阑珊,失望沦为虚妄,兴致寡淡,索性就自我放任。他的好朋友马未都曾说过一个细节: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